不苛求人人成才,但必须个个成人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校园动态

校园动态

爱护你的牙齿吧!

作者:admin来源:四十中学更新时间:2004-09-20 09:28:00

    1989年,由卫生部、教委等部委联合签署,确定每年的9月20日为全国爱牙日。目前,口腔病已成为人类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世界卫生组织把牙齿健康列为人体健康的十大标准之一,把龋齿列为仅次于心血管疾病、癌症之后应重点防治的第三大非传染性疾病 美国人的无龋率高达96%,而在我国,这个数字却是颠倒过 来的,龋齿患病率高达80%。我国5岁年龄组乳牙患龋率高达76.55%,12岁恒牙患龋率为45.81%,中老年人患龋率大约为60%;15岁年龄组牙周健康的只有21.58%;49%的人患有牙周炎,49%的人患有牙列缺失,老年人口无牙者达到11%。
口腔健康是人的全身健康与生命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延长人的健康寿命不可缺少的重要支柱。口腔健康会在促进全身健康、提高生命质量、延长健康寿命、促进人类发展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9月20日是全国爱牙日。
    为此我们在“爱牙日”郑重呼吁:爱护你的牙齿吧!

    爱牙日的由来

  1989年,由卫生部、教委等部委联合签署,确定每年的9月20日为全国爱牙日。
  宗旨是通过爱牙日活动,广泛动员社会的力量,在群众中进行牙病防治知识的普及教育,增强口腔键康观念和自我口腔保健的意识,建立口腔保健行为,从而提高全民族的口腔健康水平。
  我国的龋病、牙周病患者众多,而口腔保健的人力、物力、财力十分有限,因此,解决牙病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预防。
  建立爱牙日是加强口腔预防工作,落实预防为主方针的重要举措。

历年的爱牙日中心主题是:
  1989年:人人刷牙,早晚刷牙,正确刷牙,用保健牙刷和含氟牙膏刷牙。
  1990年:爱牙健齿强身。
  1991年:爱护牙齿从小做起。
  1992年:爱护牙齿,从小做起,从我做起。
  1993年:天天刷牙,定期检查。
  1994年:健康的生活需要口腔卫生。
  1995年:适量用氟,预防龋齿。
  1996年:少吃含糖食品,有益口腔健康。
  1997年:爱牙健齿强身,预防龋病。牙周疾病,健康的牙齿伴你一生。
  1998年:健康的牙齿,美好的微笑。
  1999年:老年人的口腔保健。
  2000年:善待牙齿。
  2001年:吸烟与口腔健康。
 

[NextPage]

 

    怎样预防龋病?

  龋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这种疾病不但危害口腔健康,而且还可以危害全身的健康,所以必须十分重视。

  1、氟素防龋。氟是化学元素,有剧毒,在自然界很少单独存在,一般都以化合物的形式出现。氟素与牙齿的氢氧磷灰石结合,可变成氟磷灰石,这种氟磷灰石难溶于酸,所以可以防龋。有些地方的水源中含氟量较高,龋病很少,但牙齿容易出现黄色的斑釉,影响美观。(l)自来水加氟。在含氟量少的水源中加入氟化物。目前多采用氟化钠、氟砂酸钠等化合物,将自来水中的含氟量增加到百万分之一,即 1毫克/升。在这种浓度下,既可减少龋病的发生,又不至引起氛中毒。(2)牙面涂氟。用牙科电机车头装上橡皮小杯,蘸75%氟化钠甘油糊剂,接触牙面,开动电机,使橡皮杯旋转2~4分钟,然后彻底漱口,每年涂氟l~2次。(3)含氟牙膏。目前市面上有许多品种的含氟牙膏可供选择,坚持每天使用含氟牙膏可获得较好的效果。

  2、茶叶防龋。提倡经常饮茶和用茶水漱口。茶叶是常绿灌木茶科植物的芽叶。茶叶中含有咖啡因,可可豆碱、茶碱、鞣质、氟素。氟素有防龋作用,低档茶的含氟量比高档茶多。

  3、合理用糖、控制甜食。糖在口腔中经过细菌发酵之后可以产酸,酸能破坏牙齿,形成龋洞。故尔应该控制糖食,注意特别是蔗糖食品很易产酸。要减少食糖进入口腔的数量和次数,两餐之间尽量不吃糖,临睡前不食糖,如若吃了糖一定要刷牙漱口。

    牙好,心脏才好 

   牙与心脏似乎没有关联,然而,医学研究发现,心脏病与牙病有着某种内在的联系。牙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尤其中老年人,龋齿、牙周炎、牙龈萎缩、牙龈溃疡等齿龈病的发生率很高。在一般人看来,牙病不算什么大毛病,实际上,牙病不可小视,它能成为细菌性心内膜炎症、冠心病等心血管疾患的危险诱因。
  牙病能引起急性各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一些细菌学检查报告说,引起细菌性心内膜炎致病菌常与患者牙及牙龈病灶处细菌一致,如绿色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等。这些病菌常寄生于牙病患者的龋齿和牙周内,一般药物很难彻底将其清除。因而,细菌持续不断地进入血液,通过血液循环滞留于心脏、血管和心瓣膜,进而引起心内膜炎症。特别是一些风湿性和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以及体质虚弱,机体免疫力不高,身体各器官协调功能较差的中老年人,更容易因牙病灶诱发细菌性心脏疾患,这已为许多临床病例所证实,且有不少报告说,牙病灶消除后,有心脏器质性病变的患者大多不再复发细菌性心内膜炎。
    早在1965年,医学界就发现冠心病与牙病之间有密切联系。近年来在美国进行的两项较大规模的研究所得数据进一步证明了两者的关系。1993年,在美国进行的对近一万名年龄在25岁至74岁之间的人进行的全国健康和营养调查研究结果显示,牙周病人患心血管疾病的危险与没有牙龈疾病的人相比要高出25%;1996年的一项涉及1147人的研究进一步证实,冠心病和中风的发病率与牙周状况确有重要的联系。
    人们猜测,寄居于齿龈病灶处的螺旋幽门杆菌等细菌引起持续性血液感染,导致血管发炎,从血管壁炎症部位脱落下来的“伤疤”组织,易聚积成块造成血管栓塞。因此,有专家说:“目前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如果牙齿不健康,尤其是患有牙周疾病,有可能是引发冠心病的一个极其危险的因素。”
    鉴于齿龈病与心脏疾息的因果关系,专家们告诫说:牙好,心脏才好。人们平时应注意口腔卫生,不可视小小牙病为儿戏,患了齿龈病应及时就医,及早消除病灶,消除引发心脏疾患的危险因素,这对于维护机体健康,提高生存质量都具有重要意义。  
 
 附:2004年全国爱牙日中心口号与宣传提纲

 

[NextPage]


 

2004年全国爱牙日中心口号与宣传提纲

    世界卫生组织赋予健康如下定义:健康乃是一种身体上、精神上、社会上的完全良好状态,而不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现象。(健康是人的身体、心理以及精神和周围社会环境的完全适应、协调和统一的一种良好状态,而不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现象。) 健康保健的最终目的是维持或增进个体的生命质量,使个体在整个生命过程中摆脱疾病,使各个器官维持其正常的良好的功能,没有疾病和不适,具有良好的、正常的社会适应能力并对自己的健康感到满意、感觉良好以及没有因某种器官的缺陷而影响社会交流。

    口腔健康是全身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健康的口腔应具备以下要素:

    (1)没有任何疼痛和不适,

    (2)良好的功能:咀嚼、吞咽和语言功能,

    (3)心理方面:外观正常、不影响自尊、个人满意,

    (4)社会方面:不影响社会交流。

    世界卫生组织给“口腔健康的标准”下的定义如下:牙齿清洁,无龋洞、无痛感,牙龈色泽正常,无出血现象。

    生命并不仅仅意味着“活着”,而还意味着活得好坏,即生命的质量。口腔健康使人充分地咀嚼,享受美味佳肴,获得充足的营养;口腔健康使人口齿清晰,尽情表达自己的意愿,自由地与人交流;口腔健康使人增强自信,在社会舞台上充分地展现自我;口腔健康还能避免和减少“病灶感染”和糖尿病、冠心病、胃病、新生儿低体重等病症的发生。所以口腔健康使人活得更健康,更愉快,更长寿。

    维护口腔健康,增进全身健康,提高生命质量是现代人普遍追求的目标,也是口腔预防保健工作者的重要任务。

    全国爱牙日主题:口腔健康与生命质量

    Oral Health and Quality of Life

    中心口号:促进口腔健康  提高生命质量

    Healthy Mouth  Higher Quality of Life

    其他口号:1. 控制口腔疾病改善生命质量

    2. 爱护牙齿从孕期保健开始

    3. 从小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

    4. 窝沟封闭预防龋齿

    5. 科学用氟牙齿健康

    6. 有效刷牙预防牙周疾病

    7. 良好咀嚼功能促进健康长寿

    8. 牙齿要健康膳食要平衡

    9. 吸烟危害口腔和全身健康

    10. 定期口腔检查维护口腔健康

    11. 善待牙齿善待生命

    12. 爱牙健齿 强身

    13 . 健康的生活需要口腔卫生

    14. 愿健康的牙齿伴你终生

    15. 清洁健康的牙齿是人类文明的标志

    16. 健康的口腔灿烂的微笑

 

[NextPage]

 

    ">

返回

上一篇:教师节曲阜、泰山之行

下一篇:青春期性健康教育基地揭牌